登入(0)
信息詳情
 

【金齡健康知多少🧐】「認識痛風(一) 」

日期:2022-09-26

痛風在香港是其中一種最為常見的關節炎疾病。根據最近的統計數字顯示,痛風的患病率於過去十年有持續上升的趨勢,平均一百人便有三人患有痛風,情況不容忽視。痛風引致的痛症主要發生在末端肢體關節,發作時會產生難以忍受的疼痛,痛楚一般會維持數日至兩週。

引起痛風的原因
痛風是由於體內尿酸持續過高所致,通常出現於有不良生活習慣,特別是喜愛大魚大肉、常常飲酒、暴飲暴食等的人身上。當血液中的尿酸不斷增加,同時又未能經尿液或糞便被排出體外,便會沈積在關節和軟組織內,形成結晶 (尿酸鹽)。結晶的產生,刺激免疫系統中的白血球對其進行攻擊,從而引起嚴重性的紅、腫、熱、痛等的發炎反應。

尿酸的形成及來源
尿酸生成量及代謝速率決定人體中的尿酸值水平。嘌呤的來源有 2 種,其一為身體內老廢的細胞進行更換而產生的,佔每天生成量的80%;其餘20%即是透過進食含嘌呤的食物後,經由肝臟分解後所產生。一般來說,人體每天產生及排出的尿酸值大慨均有700mg/dL,兩者達至平衡就能讓尿酸值保持正常。除了飲食上攝取過多高嘌呤食物外,若身體代謝系統發生異常,亦會令到身體的尿酸濃度會升高,增加患上痛風風險。

身體代謝系統異常的情況可分為三種,分別是有關尿酸排泄過少、尿酸製造過多,或尿酸製造過多同時又排出得慢。第一類人的飲食及體內老廢細胞所生產的尿酸值是正常,但其腎臟功能較弱,令到尿酸較慢/不能被排出,最後形成結晶;而第二類人是與第一類人士相反,他們的腎臟功能正常,但從飲食及細胞更換所產生的尿酸是比正常人的多,導致體內尿酸值不能達至平衡,最後形成結晶;第三種人士則屬於混合型,他們多是腎臟功能不佳,同時又從飲食和細胞更換中產生過多的尿酸,令到體內尿酸值長期過高,引起痛風問題。

 



痛風會出現的症狀
在大多數的情況下,長期高尿酸而引起的初次急性痛風,會引起某一關節的突然出現劇痛、紅腫及發熱。常見於大拇趾關節(腳趾公),但也有機會影響其他關節,例如踝關節、膝關節、手指關節、手腕和手肘。初次發作的痛風通常會於一至兩星期內逐漸消散,但患者往往於兩年內會出現第二次痛風發作。在這時候,如果未能給予適當的治理,隨後痛風發作的次數會更頻繁、涉及更多關節、症狀更嚴重、持續時間更長。隨著時間過去,持久的高尿酸血症和反復發作的炎症可導致慢性痛風關節炎,形成痛風石,令關節永久受損,甚至變形。雖然不會危害性命,但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功能狀態和生活質素。值得注意的是,高尿酸血可促使晶體在腎臟沉澱,導致腎結石和痛風性腎病變。痛風亦與一些慢性疾病息息相關,包括高血壓、高血脂、代謝綜合症、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。

痛風高危一族
1. 男性: 男士的痛風患病率較女性的高四倍,最常見於年齡介乎 40 至 60 歲之間的男士,這與荷爾蒙有關。女性在更年期前,有荷爾蒙的保護,它能促進尿酸從尿液中排出體外,維持尿酸水平,所以較少見於停經前的婦女身上。相反,男士沒有荷爾蒙的保護,較容易會出現痛風。

2. 痛風家族史: 與一般人口相比,有任何一位直系親屬患有痛風的人士患上痛風的風險約高一倍。

3. 不良飲食習慣: 包括愛吃肉類和海鮮、經常飲酒等,均含有高嘌呤,長期進食會增加血液中尿酸的產生,亦都抑制腎臟將尿酸排出的速度,從而增加患上痛風的風險。

4. 有服用某些藥物: 例如某些利尿劑和抗高血壓藥,會影響腎臟功能,從而妨礙尿酸排出體外。與沒有服用利尿劑的人士相比,服用利尿劑人士的痛風風險約為 2.5 倍。


👩🏻‍⚕了解更多長者健康,歡迎預約日本命力營養師進行諮詢: https://bit.ly/3N6KBL0


日本命力

我們使用Cookies

我們使用Cookies以為您提供更好的網站瀏覽體驗。如您繼續瀏覽我們的網站,即代表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。按此參閱我們的Cookie政策。